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花東船騎創意之旅計畫發起人會議

受邀參加【花東船騎創意之旅計畫發起人會議】

歡迎線上報名報名截止



----------------

本基金會謹訂於10148日(週日)下午2時整,假國立東華大學舉辦【蘇帆海洋文藝饗宴系列二】暨【花東船騎創意之旅計畫發起人會議】,敬請

蒞臨指導

董事長 蘇達貞 敬邀

時間:10148日(星期日)14:00pm - 18:00pm

地點:國立東華大學東湖湖畔小客廳咖啡屋

(Jonathans Living Room Café)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

活動內容

14001410

致歡迎詞

14101440

【專題演講】如何DIY一艘帆船來環遊台灣

主講人:

黃凌霄 台灣五米樂載具研造協會 理事長

14401540

花東傳奇計畫發起人會議

主持人: 蘇達貞 酆裕國

15401600

意見討論與交流

16001800

Jonathans Living Room Café館 開幕茶會

檳榔兄弟現場演唱



花東船騎創意之旅計畫簡介

一、緣起

一群愛好海洋的民間團體與熱心人士本於對台灣海洋的熱愛,擬以實踐海洋立國之精神來推廣海洋觀光休閒、文化藝術、與運動競技,配合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推動青年去認識、親近、喜愛台灣的海洋,以行動來說明在從事各項活動前需要具備之知識與訓練、實踐之勇氣、與必備的責任心,遂而共同發起此花東傳奇計畫花東船騎創意之旅 。

二、宗旨

本計劃宗旨為藉由專業知識與技術的實地演練來深入推廣海洋文化藝術、海洋觀光休閒、海洋運動競技、與海洋環境教育,誘導國人走出陸地走向海洋,讓青年學子能在花東地區好山好水的環境裡,以認識、親近、喜愛的方法,以自然、環保、本土的理念,以體育、健康、休閒的目的,來追求現代台灣人的新海洋生活。

三、主要內容

結合海洋專業人士、協調坊間腳踏車團隊與海洋活動團體,包含:海泳、潛水、衝浪、獨木舟、帆船、動力小船、水上摩托車、海上救難等團體共同擬訂活動計畫。以東海岸為實施之地點,以花蓮溪為起點與終點,以都蘭山為折返點,由北往南為陸地行程(花蓮溪到都蘭山),活動以自行車為主,由南往北為海上行程(都蘭山到花蓮溪),活動以獨木舟為主。

由北往南的陸地行程除了以自行車為主之外,可採用其他例如:健行、慢跑、滑輪、人力拉車、馬車、牛車、風車、床車等符合自然、環保、本土、體育、健康、休閒的創意運動工具(人力、動物力、自然力等)。由南往北的海洋行程,除了獨木舟之外可採用包含海泳、浮潛、衝浪、划浪,風浪板、帆船、竹筏等同樣是符合自然、環保、本土、體育、健康、休閒的創意海上運動工具(人力、動物力、自然力等)

本計劃除了有自我挑戰與推動海洋活動之目的外,另一個主要目的為事前之安全準備,與活動過程之安全措施,避免青年人在追求冒險刺激之餘,所經常忽略的安全考量而導致意外發生,造成社會成本的付出,「具備足夠的安全知識與充足的行前規劃」將為此計畫之另一重點。


四、執行方法與步驟

具體執行方法與步驟如下表所示:

101

項目

內容

執行人

03

發起會議

1.確定活動宗旨目的

2.確定活動具體內容

3.確定籌備事項與籌備委員

發起人

04

籌備會議

1.確定計畫之內容與實施辦法

2.確定主辦、協辦、承辦、合辦單位

3.招募贊助單位

4.確定籌備工作事項與工作人員

5.確定與相關單位的協調事項

籌備委員

05

工作會議

1.確定報名內容、報名辦法、與報名表

2.執行事先的準備工作

籌備委員工作人員

06

報名工作

辦理報名

工作人員

07

協調會議

與相關單位協調計畫實施之日期、路線、海上、路上行程、交通、船具、安全戒護、緊急處理等事項

籌備委員工作人員

08

計畫實施

1.召開領隊會議

2.辦理各報名隊伍之集結、出發、海路行程之連絡、安全戒護、與緊急協助事項。

3.辦理記錄、宣導、與獎勵各優良團隊

籌備委員工作人員

09

成果檢討

籌備委員工作人員

10

成果報告

發起人

籌備委員工作人員

五、預期效益

本活動之實施將具體實踐海洋立國之精神,藉由推動海洋運動、休閒、觀光、遊憩活動來引導國人認識、親近、喜愛海洋,教育國人自然、環保、永續之海洋理念。使青年旅遊活動足跡不僅限於陸地上,更向海洋拓展,帶動沿岸漁港與觀光景點的曝光率,不只在陸上遊台灣,更可以在海上遊台灣,認識各沿岸地區海洋環境,使青年與海洋文化互動更為頻繁。

在計畫中很重要的是為台灣海洋發聲,宣導台灣的海洋文化、藝術、環保、生態、教育、運動,鼓勵並結合各大專院校學生組隊參與,將海洋運動推廣至大專院校,使新一代年輕學子,有別於從前的海洋教育,更加喜愛從事海洋相關運動,並可與海洋運動相關業者聯繫增加相關海洋運動產業之知名度,將活動與訓練過程全程記錄剪輯成影片,透過網路等媒體與大眾分享,期許能與單車環島之風潮有相同之效益,為海洋活動的推廣做出實際的成果,實踐台灣是個以海洋立國的國家政策。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鹽寮海岸突然出現的砂灘(續三)

~~鹽寮海岸沙灘成形~~

2012.03.12的又一波東北季風將花蓮溪出海口的砂石繼續往南帶最頂端已經漂到11號省道13公里處也就是超過蘇帆基金會外灘再往南約200公尺處

基金會趁著下午三時的最低潮期前往海岸觀察積砂情形若由最低潮位的海平面來估算積砂的高度約為二公尺積砂寬度約為五十公尺(如圖一所示)基金會往南的海岸是由這一波東北季風所剛形成的鵝卵石大小的較陡的石礫坡(如圖二所示) 基金會往北的沙灘是已經呈穩定狀態的較緩的細砂坡(如圖三圖四所示) 估算這一季東北季風帶給鹽寮從11公里至13公里處的總積砂量約為10萬立方公尺(如圖五積砂示意圖所示)

圖一 2012.03.12.日下午三時 由基金會外灘的最低潮線往岸邊的積砂景象


圖二 2012.03.12.日下午三時 由基金會外灘往南岸的積砂景象



圖三2012.03.12.日下午三時 由基金會外灘往北岸的積砂景象



圖四2012.03.12.日下午三時 基金會外灘北岸積砂顆粒形狀


圖五 這一季東北季風帶給鹽寮從11公里至13公里處的積砂示意圖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鹽寮海岸突然出現的砂灘(續二)



2012.03.07跳上沙灘的豆子魚


海鰻追逐龍蝦跳上沙灘,基金會技術長阿德在沙灘上拾獲的龍蝦與海鰻。
攝於2012.03.05 蘇達貞攝影


~~海岸生態已改變~~

已經消失了三十多年的鹽寮海岸砂灘突然逐漸回復,此砂灘從花蓮溪出海口逐漸擴大且往南漂移,延著11號公路大約7公里處以南到13公里處的所有原先已被侵蝕而裸露的消波塊重新被漂砂覆蓋了一公尺以上的高度,尤其是在從11公里處至13公里處的海岸,更堆積出了平均寬度約三十公尺的砂礫, 鹽寮狹長的海岸線突然多出了一條長約二千公尺、寬約三十公尺的砂灘。

2012.02.28日,兩位衝浪客出現在鹽寮海岸,2012.02.29日陽光露臉,砂灘上出現了一部四輪砂灘車在海岸上來回奔馳,2012.03.01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來了兩位遊客,詢問這裡是否可以做帆船活動,似乎觀察敏銳的海洋休閒活動愛好者已經嗅出了這裡海岸線的變化。原本是供當地居民採集海菜的鹽寮嶙峋岩岸,如今岩岸礁石不復存在,整條海岸線已被覆蓋一層如同葡萄般大小、晶瑩剔透的小石子,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技術長-阿德兩個星期來不斷的在岸邊發現大量死亡的貝類與海膽,猜想這些可能都是原先依附在潮間帶岩石縫中的生物,因生存的空間被細砂掩蓋,無法適應急遽變化的環境而死亡。2012.03.02日清晨,阿德例行性的在海岸巡行砂灘時,左手拾起一條龍蝦殘缺的屍體,右手緊捉住一條長約一米的海鰻,那條海鰻仍然不斷兇猛的在阿德手臂上扭曲纏繞,殘缺的龍蝦應該就是那條海鰻前晚的晚餐,而海鰻可能是因追逐龍蝦追上了岸,卻因不熟悉近來海岸地形的急遽變化而被困在砂灘上。2012.03.03日,長年在鹽寮以捕龍蝦為生的漁民阿旺表示,龍蝦喜愛棲息於珊瑚礁石底部洞穴內,為夜行性動物,晚上會離開洞穴出來覓食,以往他只需在離岸邊約500公尺處的珊瑚礁區佈網,即可抓到龍蝦,近來近岸海域的海底礁石大都已經被漂砂掩埋,必須佈網於離岸2000公尺處水深較深的礁岩地區才能再抓到龍蝦。

春天已臨,東北季風將逐漸減弱,鹽寮即將換來陣陣溫暖的太平洋東南風,海面不再波濤洶湧,在砂源不斷、海岸坡度變緩、海浪波高變小的三大有利條件之下,鹽寮的海岸線將更加往外海延伸,預估一條50公尺寬、2000公尺長的砂灘即將取代已往嶙峋的海岸礁石,此地的海洋生物會隨著環境而逐漸適應,也終將取得新的海洋生態平衡,但居住於此海岸的居民與陸續增加的遊客是否能與此變遷的海洋環境取得協調與良性互動卻讓人憂心!


2011.11.04 基金會下方、北側海岸,仍是一片礁岩


2012.01.27基金會下方海岸,沙灘逐漸開始堆積

2012.03.03沙灘已堆積至基金會下方海岸



2012.03.03 基金會南側50公尺處海岸仍是礁岩

(希望下一波東北季風快快來)